(资料图片)
2023年开年以来,不论是春节小长假还是清明踏春,我国旅游业迎来了三年疫情后的蓬勃发展,呈现强势复苏态势,带动经济发展,整个社会活力迅速恢复。今年“五一”小长假,热点旅游景区出行游客量暴增,周边游、网红打卡地、出省游、出国游持续走高。
旅游市场复苏的势头引人注目,高峰出行,游客激增,对于全国的旅游景区和旅游度假区而言,保障游客旅行安全成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。各地政府、旅游景区、度假区为迎接“五一”高峰出游陆续发布了一些出行安全和旅游安全措施。
我觉得旅游景区应从三个方面着手,有效保障游客旅游安全。
一、加强旅游景区的安全管理。在景区内进行安全旅游知识宣传,正确引导和约束景区内游客的不安全游览行为,防止其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;加强对景区安保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,增加景区安保巡逻人员,确保游客在景区的旅游安全;提高景区全体工作人员特别是安保人员的安全技能、安全常识和处置能力,重点学习自救互救基础知识,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;在景区内部设置安全等级,对突发事件的概率进行划分,确立突发事件的等级防范和景区最大承载量的限定,在旅游旺季和节假日等可能出现景区超员游览的时候,根据游客车辆和进入人数统计,接近承载量时预警,提前做好游客分流和限量。
二、完善旅游景区安全防护设备。疏通景区内的道路交通设施、各种车辆以及停车场的安全管制工作,特别是在旅游出行高峰期,严格做好游客疏散、车辆有序出行工作;做好景区内各种游乐场所、游览道路、游客休息停留场所及其周边环境的安全管理工作,避免或减少可能对游客造成的伤害;景区内如有建设或维修施工的,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,防止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对游客造成伤害;强化对景区游乐设施检查制度,针对景区游乐设施应建立安全运营制度,加强设备日常检查维护,确保从业人员能够合理引导游客的参观活动,发现异常立即采取安全措施,保障游客安全。
三、旅游景区要建立应急救援机制。成立景区应急安全管理小组,制定应急预案,做好对景区突发情况的准备;完善景区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制度建设,坚持建立统一指挥、职责分明、反应灵敏、运转协调的景区安全应急救援体系,建设高效的专业化救援队伍,配备必要的应急装备,提高特大事故的救援能力;完善景区突发预警办法,设立景区内部通讯系统,增加景区声(音)控系统,安装现场喇叭播放或鸣笛、公告标牌、警戒标识、夜间灯光闪烁,应对景区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;组织现场操作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。提高景区人员的心理承受力和戒备心理,特别是提升决策者的心理承受力,从而实现景区突发安全事故能够敢于担当和最快决策、尽最大努力减少事故不良影响的目标。
(作者系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副研究员)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