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)
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呈现出明显的复苏态势,供需两端均获改善,惟结构性分化问题依然存在。中诚信国际首席经济学家、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毛振华今日(5月25日)在上海表示,4月经济数据显示经济修复边际走弱压力已经显现,内生增长动能的疲弱或制约后续经济复苏步伐。他并指,下半年经济复苏节奏和力度或面临边际放缓压力,综合低基数、稳增长政策等因素判断,2023年全年中国GDP同比增速或达5.7%左右水平,高于年初确定的“全年5%左右”的预期目标。毛振华在“中诚信国际-穆迪2023年中信用风险展望研讨会”上指出,目前生产与消费的复苏并不同步,需求不足问题较为突出,消费修复“明强实弱”且内部结构有所分化,供给端修复呈现“服务强、制造弱”的局面。另一方面,投资端的修复仍主要依赖基建,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修复依然偏弱,出口短期虽有一定韧性但未来或仍面临下行压力。此外,当前不同所有制企业修复分化,民企修复程度仍然较弱,政策端“宽货币”与“宽信用”效果也持续分化。
毛振华观察到,政策支持下今年以来各部门杠杆率均有所回升,但“杠杆率”并非判断资产负债表演化的唯一指标,“微观主体支出减少、预防性储蓄提升”等现象依然存在,这种行为一旦成为普遍现象,就可能带来持续的总需求缺口和经济下行的压力。
复苏处早期政策应续加力
毕马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康勇也认同上述观点:“目前各行业恢复态势尚不均衡,服务业的修复速度强于工业,大企业景气度的修复优于中小企业,民企信心仍待提升,总体看经济回升的基础需要进一步巩固。”与此同时,现时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复杂多变,全球经济放缓将对未来中国出口增速带来掣肘。他认为,中国经济复苏仍处于早期阶段,内需的表现并不强,后续宏观政策应保持一定力度,加大力度释放内需潜力,借此支撑经济的平稳增长。
“经济修复分化、复苏基础不牢背景下,需持续关注资产负债表的演化。”毛振华提醒,应对疫情的“宽货币、宽信用”政策导致,进一步推升了宏观债务风险,还本付息压力有所加大,需警惕高债务压力下资产负债表衰退的可能性。鉴于目前中国经济复苏尚未达到可推动资产负债表修复的程度,应持续关注非金融部门资产负债表的演化,重点关注房地产价格对各实体部门资产负债表的影响,警惕房地产价格大幅下行引发的资产负债表衰退风险。
展望未来,毛振华相信,今年全年中国GDP同比增速仍有望回升至5.7%左右,“随着稳增长政策的持续发力,以及市场化的经济修复提速,中国经济复苏值得期待”。他建议,政策应聚焦经济修复偏弱领域,一是坚持以“经济建设为中心”,将GDP考核置于核心位置;二是坚持深化改革、促进创新,以持续的制度变革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;三是对居民部门的纾困支持力度应继续加强,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;四是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补齐科技短板、促进数字经济发展;五是继续稳定房地产市场,避免预期走弱下的资产负债表收缩;最后,政府、企业、居民应形成促进经济回暖的合力,推动市场化的经济复苏。
康勇预计,在就业形势改善、政策支持,以及消费场景增多环境中,今年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逐步增强,投资增长料续保持稳定,持续的产业转型升级也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,“维持2023年全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.7%的预测不变”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