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 >  滚动>正文
当你生气时,看看诸葛亮的五句话,就好了
时间 : 2023-08-05 14:19:29   来源 : 顶端新闻

生气,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。

关于生气的坏处,显而易见。可是坏的情绪,似乎和人生如影随形,不知为何,就会火冒三丈。

为了避免生气,我们会克制自己。但从长远来看,克制不如疏导。


【资料图】

三国时期的诸葛亮,才高八斗,不管遇到什么事情,都能从容应对。从他的身上,可以体现出一句话——你总是生气,是因为智慧不够。

诸葛亮的文章中,有五句话,若能学会,你就不会生气了。

01

“喜不可从有罪,怒不可杀无辜”:保持理智。

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?

很多时候,我们要生气,是因为看到了对方的过错,还不可饶恕。因而,诸葛亮提出,不要因为自己高兴,就放纵了有罪的人,不要因为自己生气,就伤及无辜。

怀着公正的态度去看人,你就会发现,事情的真相如何,我们就应该如何判断。

在“七擒孟获”的典故里,有这样一句话:“亮笑,纵使更战。”

面对扰乱蜀国的孟获,诸葛亮还能笑得出来,并且非常主动地沟通。可见,他对“以和为贵”的道理,看得很透。并且看到了孟获的骨子里是一个善良的人。

保持理智的方法,一方面靠智慧,多学习,一方面靠公正的判断。

事情一开始,你就能判定结局了,就知道如何衡量了,自然就不会生气了。

02

“善战者不怒,善胜者不惧”:积累经验。

善于打仗的人,不会愤怒;能够取胜的人,不会害怕。从这句话中,可以发现一个词语,叫“胜券在握”。

如果你身经百战,那么再次遇到战争,就不会害怕了,并且胜利的概率增加了不少。

一个人总是生气,是因为自己对生活的经验不足。做这件事,觉得不对劲,做那件事,也不对劲,“气”就冒出来了。

把生活的过程,当成积累经验的过程,你就有了不同的认知了。“生气”本身,也是一种体验,生气多次之后,你也能找到“不生气”的经验。

03

“喜不应喜无事之事,怒不应怒无怒之物”:寻找真相。

高兴,为什么?愤怒,为什么?也许是对不应该生气的东西生气。

很多“生气”,是毫无价值的,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。

看过一个故事。

一个商人带着货物,乘船外出。在偏僻的河道上,看到一条船,直接冲撞自己所在的船。

商人大声责问:“还不赶紧调整方向?若继续这样,就别怪我不客气了。”

对方置若罔闻,持续靠近。直到两船相撞后,才发现对方的船是早已废弃的船,空无一人。

商人把船推开,不再生气了。这就是“空船理论”——因为发现了真相,也没有可以生气的对象了,所以“消气”了。

不明真相的人,才是最可怕的人。我们在社会上混,会遇到很多事情,但是这些事情,正在发生,并没有结束。你不要因此生气,而是静待结果,接受事实。

04

“不傲才以骄人,不以宠而作威”:做人谦卑。

做人最忌讳的,就是骄傲自满、有恃无恐。

当一个人习惯了高高在上时,就不知道如何下来了。因而,不得不生闷气。

比方说,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里,马谡镇守街亭,但恃才傲物,觉得军营应该放在山上,形成俯冲态势。他没有考虑到山上无水源、容易被围困的缺陷,因此被魏军打败。

马谡在做出决定时,和副将王平多次争执,说了气话,并且自认为“熟读兵书”。

生气时做出的决定,多半是错误的;生气时做的事情,多半要失败。这一点,符合“冲动是魔鬼”的规律。

因此,做人谦卑,听得见不同的建议,能够让别人找出自己的毛病,反而就不会生气了。

人,一直在低处,就不会有太多的“起起伏伏”了,人生的状态,会非常稳健。

05

“圣人之治理也,安其居,乐其业”:善待别人。

为什么我们看到的菩萨,总是快乐的形象?因为他们习惯了帮助众人。

为什么孔子这样的大人物,总是诲人不倦?因为他把教书作为快乐的根源。

每个人都有烦恼,但是在你帮助别人之后,烦恼就会迅速消失。那一刻,你听到了别人说“谢谢”。

《菜根谭》里有这样一句话:“待小人不难于严,而难于不恶。”

遇到小人,我们都不要和他结仇,而是要宽待他,积极地帮助他改过。如果能做到这一点,那么在你的眼里,压根就没有什么恶人了,都是可以携手同行的人。

人与人交往,其初衷是为了进一步交流,增进感情,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。交往的过程中,有过节,那也是暂时的困惑。不忘社交的初衷,大家都会怀着善心。

得饶人处且饶人,别人的一切,就不能影响到你的情绪了。

06

人活着,喜怒哀乐是不可避免的情绪,但是人不能被负面情绪左右自己,而是积极趋利避害。

不要因为一时半会的现象,就急着下定论。当事情过了很久之后,你会发现,之前的生气,是多么的愚蠢。

当下,你要做的,就是把很久以后的感悟,搬过来,让自己变得冷静,睿智。

人就是这样:智慧多一点,愚蠢的事就少一点。

诸葛亮还说:“不学者,虽存,谓之行尸走肉耳。”

敏而好学,过往不念,当下不乱,未来可期。

作者:布衣粗食。

关注我的文字,走进你的心灵。

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。

参考资料《便宜十六策》。

标签:

相关文章

X 关闭

X 关闭